新力控股联席董事长火速离职:曾对集团信心满满,另一种烂尾?

2020-09-08 21:16:01

产后如何快速修复 http://www.zhiyu1.com/

原标题:新力控股联席董事长火速离职:曾对集团信心满满,另一种烂尾?

9月7日,新力控股(02103.HK)发布公告称,公司联席董事长、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陈凯即将于10月1日辞任。辞职后,陈凯将不再担任新力控股任何职务。

新力控股在公告中表示,陈凯因需投放更多时间于个人及其他事务而辞职,与公司董事会并无意见分歧。而后,新力控股执行董事兼联席董事长张园林获委任为公司行政总裁及调任为公司董事长,带领现有团队。

加盟不到半年,财报后火速离职

张园林称,感谢陈凯为公司做出的贡献,并对陈凯在期内所作的工作表示认同。陈凯入职后在组织架构、薪资绩效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同时,新力控股方面表示,陈凯任期内所设定的组织和机制继续沿用。

根据公告,就陈凯辞任一事,已与核心高管一一沟通,现有的人事团队保持稳定,目前,下半年的工作计划仍在有序推进,没有受到影响。新力控股还称,公司在未来发展战略上也不会有重大变化。

而据贝多财经了解,陈凯加盟新力控股还不足一年,至今才刚满6个月。根据此前介绍,双方签订了3年的合同,自2020年3月2日起生效。根据合同,每年陈凯将会获得120万元的薪资。

今年8月28日,新力控股发布了2020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其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87.03亿元,同比增长约24.6%;净利润8.71亿元,同比增长76.2%;归母净利润8.22亿元,同比增长83.1%。

2020年上半年,新力控股总合约销售额为435.44亿元,同比增长约1.6%。土地储备方面,新力控股2020年上半年通过公开招拍挂、收并购、合资合营等多种方式新获22宗土地。截至报告期内末,其权益土地储备达到约1530万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陈凯才是在其8月31日的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亮相。陈凯称“总体上,我们认同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有所为有所不为,在长三角地区和江西省采取进取的做法,其他城市则相对谨慎。”

对于今年的发展目标,陈凯表示,今年整个年度的销售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下半年来看整个市场会有调整,“我们现在的目标也不是特别激进,不会因为追求规模而去拿更多的地。”

而不到10天的时间,陈凯便从新力控股高管的位置上撤退。此时,新老团队经历半年的磨合也才刚刚适应,但作为公司极其重要的职位,陈凯从新力控股火速离职显然暗藏玄机。

降负债率有技巧?

有分析认为,规模庞大的少数股东权益(即合联营公司),成了新力控股负债率和利润的调节器。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新力控股的少数股东净资产收益率(ROE)仅有0.65%,而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则达到了9.7%。

此外,新力控股的真实负债规模也不低。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新力控股的贷款及借款利息就达到了11.55亿元。截至2019年末,新力控股的债务总额为265.73亿元,较2018年的221.03亿元也增长了20.2%。

此前的招股书也显示,2016-2018年,新力控股的期末借款总额分别为64.38亿元、166.76亿元和221.03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分别为14.45亿元、60.74亿元和90.72亿元,其他贷款分别为49.93亿元、106.02亿元和124.39亿元。

据贝多财经了解,新力控股于2019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此前,在其招股书的经营风险部分,新力控股直言,“我们或无足够的资金拨付我们的物业开发项目,及资本资源未必可按有利条款取得,甚至根本无法取得。”

这也意味着,新力控股IPO的主要目的就是融资还债。事实上,其也在招股书中明确,其计划所筹款项金额约为18.7亿港元中,约30%的部分将用于偿还项目发展的部分现有计息借款。根据计算,这一数额为5.61亿港元。

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在2019年年报出炉后,新力控股净负债率大幅下降成为一大亮点。2019年,新力控股的净负债率为67%,较上一年的237.9%呈现跳水走势。对于房企来说,净负债率的跳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而净负债率下降的背后,是公司所有者权益增长了1.94倍至148.96亿元,现金由2018年年末的100.66亿元大幅增长至165.99亿元,涨幅达到了64.9%。经过一番操作产生了一增一减的结果,进而使得净负债率下降。

证券市场周刊认为,从前期回报来看,新力控股的少数股东获得了相对稳定的盈利,似乎不存在明股实债的嫌疑。但截至2019年年末,新力控股少数股东权益增长逾7倍至67.29亿元,损益却下降至最低的5651万元,回报率不足1%。

在华西证券看来,若房企的项目合作方非房企,大概率存在明股实债情况。若项目为并表子公司,此时相应少数股东权益部分应当还原至负债。若项目为非并表子公司,项目公司整体负债应当考虑并入房企负债范畴。

中国房地产报也在报道中指出,著名财经评论员侯宁表示,“明股实债”的财务技巧,使得少数股东的权益无法得到保证,“继续发展下去,公司的负债风险较大,最后只能考验企业的真实偿债能力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南宫信息港版权所有